top of page

【创世记(中)第二十二课1】罗得和他女儿:从琐珥到山洞

  • RBM
  • May 2
  • 6 min read


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阿门。今天的经文是创世纪19:30-38:


30罗得因为怕住在琐珥,就同他两个女儿从琐珥上去,住在山里。他和两个女儿住在一个洞里。

31大女儿对小女儿说,我们的父亲老了,地上又无人按着世上的常规进到我们这里。32来,我们可以叫父亲喝酒,与他同寝。这样,我们好从他存留后裔。33于是,那夜她们叫父亲喝酒,大女儿就进去和她父亲同寝。她几时躺下,几时起来,父亲都不知道。34第二天,大女儿对小女儿说,我昨夜与父亲同寝。今夜我们再叫他喝酒,你可以进去与他同寝。这样,我们好从父亲存留后裔。35于是,那夜她们又叫父亲喝酒,小女儿起来与她父亲同寝。她几时躺下,几时起来,父亲都不知道。

36这样,罗得的两个女儿都从她父亲怀了孕。37大女儿生了儿子,给他起名叫摩押,就是现今摩押人的始祖。38小女儿也生了儿子,给他起名叫便亚米,就是现今亚扪人的始祖。


感谢神的话语。这个主日到了“正人君子”认为“特别恶心的圣经故事”、而律法主义见猎心喜义薄云天的圣经经文之一了。


逃离所多玛的罗得,遭遇了丧妻之痛。但悲剧还没有结束:当他再度从琐珥出来之后,因醉酒和女儿发生了“乱伦的悲剧”。但是这个悲剧仍然没有结束,在教会的历史长河中,连同罗得之妻一起,这一家四口,以钉十字架的基督的名义,先后被基督徒挂在道德的十字架上斩首示众,死无葬身之地。求神今天特别开启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真知道,圣灵记载这个洞主列传,目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可以将这段经文分成三个部分:一、从琐珥到山洞(30);二、从大女儿到小女儿(31-35);三、从摩押人到亚扪人(36-38)。然后相应地在应用领域讨论如下三个问题:第一、罗得为何逃离琐珥栖居山洞;第二、到底应该怎样评价罗得父女在山洞中的行动。为此请对比罗得醉酒与挪亚醉酒之后两者的家庭悲剧及其深远的影响(创世纪9:20-29)。第三、考察摩押人和亚扪人的历史传承,及其与耶稣家谱的关系(马太福音1:1-6);并在地图上找到摩押和亚扪的位置,同时检索这两个概念在圣经中的使用。


今天的信息将是颠覆性的,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或泛爱主义,而是为了见证基督的良善。


各位弟兄姐妹,求神藉着今天的经文与我们众人同在。“17求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荣耀的父,将那赐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你们,使你们真知道他。18并且照明你们心中的眼睛,使你们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他在圣徒中得的基业,有何等丰盛的荣耀。19并知道他向我们这信的人所显的能力,是何等浩大”(以弗所书1:17-19);“这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也传到普天之下,并且结果增长,如同在你们中间,自从你们听见福音,真知道神恩惠的日子一样”(歌罗西书1:6)。阿门。


一、从琐珥到山洞(30)


30罗得因为怕住在琐珥,就同他两个女儿从琐珥上去,

住在山里。他和两个女儿住在一个洞里。


1、离开琐珥(30a)


我们不知道罗得住在琐珥多长时间,但我们知道,恐惧一直笼罩着罗得。我们需要借助于原文或者英译,才能更清楚这节经文的结构,并找到重点。וַיַּעַל לֹוט מִצֹּועַר וַיֵּשֶׁב בָּהָר וּשְׁתֵּי בְנֹתָיו עִמֹּו כִּי יָרֵא לָשֶׁבֶתבְּצֹועַר וַיֵּשֶׁב בַּמְּעָרָה הוּא וּשְׁתֵּי בְנֹתָֽיו,And Lot went up out of Zoar, and dwelt in the mountain, and his two daughters with him; for he feared to dwell in Zoar: and he dwelt in a cave, he and his two daughters。


这节经文可以交叉结构,前后呼应的信息是离开琐珥和住进山洞;而中间的信息让我们看见,这两方面的行动真正的原因是恐惧:יָרֵא,to fear, revere, be afraid。恐惧,从始至终败坏着人类,使他们不断弃绝神,失去救恩,最终沦为灭亡之子。


恐惧不仅捆绑了罗得之妻,使之“吓成了一根盐柱”,更是导致亚当夏娃剥皮无花果树的叶子的原因:一方面他们因为犯罪恐惧而躲避神,躲在树丛中;另一方面,他们因为被审判的恐惧而堕落为控告之子。如今,恐惧催逼罗得带领他两个女儿落荒而逃。当父亲恐惧,女儿将加倍恐惧,直至洞中失错。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罗得为何恐惧?他怕住在琐珥。动词“住”(יָשַׁב)在这节经文中出现了3次,让我想起约翰福音1:38,“拉比,在哪里住?


那么,琐珥有何事让罗得恐惧和颤栗呢?首先,琐珥就是所多玛。罗得按理性和经验相信:上帝怎样毁灭所多玛,也必将怎样毁灭琐珥。其次,琐珥人很有可能以罗得为仇;“人类让我感到害怕”。琐珥人有足够的理由恨罗得,因为他们看不见本该感恩罗得的理由——若没有罗得的代求和移居,琐珥早就和所多玛蛾摩拉一样在那日灭绝了。这很像某国的情景:上帝因为住在该国的教会和基督徒忍耐他们的暴政,但是,他们却将教会和基督徒视为寇仇。


再次,罗得不相信上帝真的会保留琐珥,他担心琐珥很快也会灰飞烟灭。怕人的罪恶,不信神的恩典,人只能住在恐惧之中;而恐惧会导致所谓理性的选择,但那个被捆绑的意志自由,只是走向深渊或洞穴。另外,罗得逃离琐珥也让我们看见叶公好龙、毫无长性的罗得,因为现在匆匆逃离琐珥的罗得,就是起初苦苦哀求要定居琐珥的罗得(18-22)。


2、住在山洞(30b)


那么因为恐惧“信不下去了”的罗得,要转移到哪里呢?无非上山进洞,或者转向异教。也许这一幕不是偶然的:几乎所有的异教都将仙山洞府做成了他们的道场,但今天我们看见其本质不过是为寻找一个安放恐惧的幻想。


这山(הַר)应该不是希伯伦的山,而是琐珥周边的山。我们记得19:17说:“领他们出来以后,就说,逃命吧。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灭”。也许现在罗得想起了天使的话,罗得的释经是典型的断章取义,或律法主义。起初神的确吩咐你逃到山上逃离审判;但是,如今神已经指着琐珥或在基督里为我们安排了避难所,但人仍然要返回律法的逻辑中。


山洞(מְעָרָה)可以指墓穴(25:9),也可以指避难所(约书亚记10:16,撒母耳记上13:6)。也许这是罗得三人逃亡的路线,先是住在山上,然后才是进一步住进山洞。也许他们感到即使住在山上也不安全,才进一步躲避在山洞之中。在逃亡的过程中,恐惧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演愈烈。当然,你也可以这样解释:住在山洞是住在山里的进一步解释。


这节经文两次提到罗得的两个女儿。第一次是住在山上,两个女儿עִמֹּו,with him。不过第二次提到在山洞里,这个介词词组不再出现了。也许有这种可能,一同逃往山上的时候,三个人还是合一的;但是等进一步住进山洞的时候,两个女儿在心思意念上已经与父亲不一致了。


罗得带着两个女儿一路逃亡,这一幕解释起来有些复杂。一方面,我们看见父爱如山。罗得没有因为恐惧只顾自己逃命,他是一位好父亲。因为如今这个世代,为了情欲和私利,因为政治恐惧,抛弃妻子的假男人实在太多了。


但另一方面,父爱如果离开真理,单纯的父爱也可能害了孩子。无论如何,惊慌失措的父亲,常常会影响败坏他的儿女。你逃走,孩子们就会跟着你逃走;你躲避在哪里,你的孩子也会躲避在哪里。你从基督教逃往异教,你的孩子也会一路跟随。父亲的责任,特别是宗教责任至关重要。罗得失去对上帝的信靠,这一定深深影响到了两个女儿。罗得出逃琐珥,实际上是不再相信上帝,而是要依靠自己。这正是下文罗得两个女儿的“理性选择”——要依靠自己解决后裔危机。


应用:罗得怕什么


这是基督徒常见的恐惧:信了基督之后更加生活在恐惧战兢之中。这一方面出于律法主义的捆绑,另一方面是因为根本不相信复活,结果比外邦人更可怜。这就是逃离琐珥的罗得的悲剧。他在琐珥仍然担心灭亡:按律法主义的逻辑,他是对的;但按恩典的逻辑,这种恐惧让耶稣徒然死了。按理性的逻辑,他也是对的,因为理性拒绝复活的真理,死亡恐惧让琐珥的一切成了罗得的上帝。或者说,“信”了基督,基督徒仍然担心被审判,仍然害怕他们人类。


前者特别表现为加尔文主义和律法主义以及荣耀神学的影响,由于这些神学催逼你从自己和他人身上寻找得救的确据,引领你不看基督;结果最终将你带入绝路。最终,你要从道成肉身的真理,逃往肉身成道的异教。但必有更大的恐惧和败坏为你存留。实际上,某些“基督徒”不相信上帝的恩典,实际上就是不相信基督的救赎和复活。


正如经上所记,“鬼魔也信,却是战惊”(雅各书2:19)。而作为“家长”,你的律法恐惧和死亡恐惧会加倍败坏你的儿女,这加倍的恐惧会导致他们进行登峰造极的空前罪错。恐惧在代际之间的疯狂传递和递增趋势,显示为这一代统治者比上一代统治者更像魔鬼的差役,不可阻挡。


————————————


 
 
 

Comments


©2019-2025 by The Door Of Sheep.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