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earch
Tim Keller

诸神的面具5 | 金钱改变了一切(下)



简介
本书将带读者认清诸神的面具背后的虚假,分辨假神明带来的影响,也指出获得真正的自由的唯一路径,引领人回到那能满足人心渴望的真实面前。书中指出,人们错把这些美好事物当作上帝,然而事实上它们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需要。所有我们曾经想要的美好之物都有可能成为偶像,最后变为手中的尘土,因为它们原本就是尘土。-作者提姆·凯乐(Timothy Keller)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羊之门” & thedoorofsheep.com/福音资料

恩典的开始


他(撒该)要看看耶稣是怎样的人,只因⼈多,他的身量又矮,所以不得看见。就跑到前头,爬上桑树,要看耶稣,因为耶稣必从那里经过。耶稣到了那里,抬头⼀一看,对他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他就急忙下来,欢欢喜喜地接待耶稣。众⼈看见,都私下议论说:“他竟到罪⼈家里去住宿。”(路加福音19:3—7)撒该的个子很矮,但为什么他不能站在那些高个子的人前面呢?很显然,是因为其他人不愿意让他过去。因此撒该就做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他爬到树上。这是一件很特别的事, 值得我们研究一下。当时的传统文化,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注重自由和权利,他们非常注重的是荣誉和尊严,所以如果有一个成年男子居然去爬树,必定会引来大众的嘲笑和轻蔑, 而像撒该这样的人,因为个子矮又被人憎恨,应该会更小心自己的一举一动,以便能符合一个受尊重的大人物的身份。


他为什么要爬到树上呢?路加告诉我们,他“要看耶稣”。撒该急切地想见耶稣。其实也许“急切”一词还不够强烈,他愿意爬到树上的行动,显示出他的态度已经是接近绝望的拼命了。


耶稣一路走到这里,看到群众中有许多德高望重的宗教界人士,他们都自认为比罪人和娼妓优越(路加福音19:7;马太福音21:31)。然而耶稣没有对他们说话,却单单挑中群众中那个声名狼藉的“罪人”,那个税吏长撒该,那个最恶劣的家伙!耶稣竟然在这些道德高尚的群众面前单单挑中他,他不但和他说话,而且要和他吃饭!


在当时的文化中,与人一起吃饭就代表缔结友谊,因此耶稣的做法冒犯了每一个人,但是他不在乎,他说: 撒该,我不想去他们的家,我只想去你家。于是撒该欢欢喜喜地迎接耶稣回家。


这段简单的对话,对我们而言实在是非常有教导性。撒该并没有带着骄傲来见耶稣,而是极为谦卑。他不是站在他的尊荣和财富的地位上,而是放下自己的身段,甘愿受人耻笑, 只为见到耶稣。从终极层面上来说,不是撒该要求耶稣进入他的生命,而是耶稣要求撒该进入耶稣的生命。你仿佛可以听到耶稣笑着说:“撒该!对,就是你,我今天要去的就是你家!”耶稣知道,他的做法是何等地令群众愤怒,何等地违反所有他们对于宗教的认识,又何等地令那个爬在树上的矮子吃惊。


当撒该见到耶稣挑选了群众中最没有品格的人一他自己,来和耶稣建立个人的关系,他整个属灵的认知就开始改变。虽然此时他可能还没有清楚的、有意识的理解,但他开始明白上帝的拯救是由恩典而来,而不是根据道德上的成就和表现。 这体会就像闪电一般地临到他,于是他就欢欢喜喜地迎接耶稣回家。


恩典与金钱


撒该站着,对主说:“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给穷⼈人,我若讹诈了谁,就还他四倍。”耶稣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加福音 19:8—10)撒该愿意跟随耶稣,但是他马上就想到金钱会是个问题,所以他做了两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承诺。


他的第一个承诺是将一半的收入捐给穷人。这个数目远超过摩西律法所规定的十分之一,即使是在今天,要我们捐出收入的十分之一给慈善机构,都还算是—个很巨大的数目;虽然有钱人即使捐得更多,自己仍然能过着舒适的生活。


当撒该作出这个捐献决定时,他也知道这是超过摩西律法所要求的标准,但他的心已经改变了,他晓得救恩是借由恩典、 而不是借由律法得到的,所以他生活的目标不只是满足律法条文的要求,他要超过那个标准。

我在教会中曾经被一些人问及关于“十一奉献”的问题,就是关于要捐献收人的十分之一的问题。他们注意到,在旧约圣经中有很多地方都明文记载要信徒奉献十分之一,但在新约圣经中对奉献的数目就没有那么明显的规定,所以他们就问我说:“你不认为在现在的新约时代,信徒还绝对必须捐献收入的十分之一吧?”我会对他们摇摇头,然后他们就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表情。但是我接着会立刻补充说:“让我告诉你,为什么新约圣经对十一奉献没有清楚的规定。想想看,你比旧约时代的信徒是领受了更多上帝的启示、真理和恩典,还是领受得更少?”通常这时就会有很尴尬的沉默。 “我们比他们是欠了更多恩典的债,还是欠得更少?耶稣是只以十分之一的生命和宝血来救赎我们,还是他倾倒出所有的一切?”对新约时代的基督徒而言,十一奉献是最低的标准;我们当然不会愿意自己的捐献少于那些更不了解上帝拯救大工的人。

撒该的第二个承诺和爱心、怜悯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和公义有关。他的许多金钱是靠讹诈得来的,是他超额课税而得以中饱私囊的。摩西律法对此有明文规定——利未记5:16和民数记5:7中说到,你若诈骗人,偿还的时候要加上利息,而利息是百分之二十。撒该在此要做的远超过此规定;他说要还四倍,那就是百分之三百的利息。


耶稣对于他这两个承诺的回应是:“今天救恩到了这家。”请注意,他不是说:“你若如此生活,救恩就必临到你家。”不是的,救恩是已经临到了。上帝的救恩并不是因人的生命改变了才会临到,相反,是因救恩的临到,人的生命才会改变, 而救恩是上帝所赐下的免费礼物。


这就是撒该获得一颗新心和新生命的原因。如果救恩是因人遵行道德规条才临到,那么撒该的问题就会是:“我必须给多少?”但是因为他的承诺是回应上帝那慷慨而丰富的恩典,所以他的问题就成了:“我能够给多少?”他知道自己虽然家财万贯,但是灵里却是破产的,而耶稣白白地将灵里的丰富倾倒给他,因此他就从一个欺压穷人的人,变成了行公义的得胜者;从一个讹诈别人来得财富的人,变成了以其财富来服事别人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原来金钱是撒该的救主,而如今耶稣取代了金钱,从此金钱就变回仅仅是金钱而已,它只是做好事、服务别人的工具。现在撒该的认同和保障都在耶稣身上,而他所拥有的金钱超过了他所需要的。上帝的恩典把他对金钱的态度转化了。


恩典与深层偶像


我们若要了解撒该的心是如何开始改变的,就必须知道假神是成群结队来的,它们共同造成我们心中偶像崇拜的复杂体。在我们崇拜的这群假神中,那些比较具体和比较能看得清楚的“表层偶像”之下,还存在着“深层偶像”。


在我们心中的罪影响着我们最基本的、动机上的驱动力,因此这些驱动力就成了我们的“深层偶像”,使我们崇拜服事它们。例如有些人会被权力和影响力的欲望强烈驱动,而有些人则是被别人的肯定和激赏所驱动;有些人最想要得到的是情感的安逸和生活的安舒,而有些人最想要得到的则是安全感和保障,能够掌控环境。


那些深层偶像是渴望权力的人,他们会为了得到权力而不在意别人是否喜欢自己;而那些最想要得到别人接纳和肯定的人则相反——他们会为了被人接纳而乐意放弃权力和掌控。 每个深层偶像——权力、接纳、安舒或掌控——都能使人产生出一系列不同的惧怕和不同的期望。


“表层偶像”是一些表面的事物,例如金钱、配偶、儿女等, 我们借着它们而使“深层偶像”得到满足。我们在分析自己的偶像结构时常常只注意到表面,例如金钱可能是我们要满足的更深层驱动力的表层偶像。有些人想要有很多钱是为了能够掌控他的世界和人生;这样的人通常不会花很多钱,他们的生活很节俭,把钱都小心地存起来或作投资,使得自己感觉在世界上完全有保障。另外有些人想要有很多钱是为了能打进某个社交圈,也为了能使自己更为美丽和有吸引力, 这样的人会很舍得在自己身上花大钱。还有些人想要有很多钱是为了能拥有高过别人的权力。在这些例子中,金钱都有偶像的作用,但是因为每个人各有不同的深层偶像,所以就会产生极为不同的行为模式。

以金钱来满足控制欲这一深层偶像的人,常会觉得自己比那些用金钱来得到权力或社会接纳的人更高一等。然而只要是以金钱作为偶像,不论其深层偶像是什么,都会被它所奴役和扭曲。我们教会中的另一位牧师曾经辅导过一对夫妇,他们在钱财的处理上有严重的冲突,妻子认为丈夫是吝啬鬼。有一天这位牧师单独和丈夫谈话,他极度地抱怨妻子的挥霍:“她太自私了,花那么多钱在买衣服和打扮上!”他看得很清楚,妻子想要用外表来吸引人,她的这个需要影响到她用钱。因此牧师就向他介绍这个表层偶像和深层偶像的观念:“你是不是能看到,你这样不花钱和不肯给予的过度节约,其实也是一样的自私?你是绝对只花钱在使你自己感到安全、有保障和能控制的这种需要上。”这位牧师很幸运,虽然这个被他辅导的男人颇为惊讶,但却没有生气,他说:“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于是他们婚姻中的许多事情就开始改变。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仅仅靠除掉表层偶像例如金钱或性等,就解决了偶像的问题。我们不能只是看着偶像说:“我不要再注重这个了,不要让它来驱动我的人生,我要戒掉它。”这样直截了当的处理是没有用的,因为深层偶像只能从内心来处理,但要带来内心的改变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靠着信心的福音之路。


基督的贫穷


在哥林多后书第8—9章中,保罗请一个教会捐款给穷人。虽然保罗拥有使徒的权柄,但他还是这样说:“我说这话不是吩咐你们……”(哥林多后书 8:8)他的意思是说:“我不是要命令你们,不是要你们因为被要求才捐献。”他没有在意志上直接施压说:“我是使徒,你们要照着我的命令去做。”相反,他想要看到他们是出于“实在的爱心”,所以他接着说了这些著名的话: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他本来富⾜足,却为你们成了贫穷,叫你们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哥林多后书8:9)耶稣乃是上帝成为人的样式,所以他是无限富有的,但是如果他紧抓着他的富有,那么我们就都会死在灵性的贫乏中。 这是二选一的情况:如果他维持富有,我们就会贫乏而死; 如果他贫乏而死,我们就会成为富有,我们的罪就会得到赦免,我们就可以被接纳进入上帝的家中。保罗在此不是仅仅给教会一个伦理的教训,劝勉信徒不要过度贪爱钱财,而要更加慷慨;相反,他在此乃是概述了福音的内涵。


保罗的意思是说,耶稣放弃了天上所有的财富,为的是让你成为他的珍宝——因为你是他所珍视的子民(彼得前书2:9—10)。当你明白他是为了使你成为他的珍宝而死,那么你也会将他看成是你的珍宝,这样金钱就不再会是你生命意义和保障的指标,你也会想要用你所有的财富来成为别人的祝福。当你越明白福音,金钱就越不能在你身上掌权,因此, 你要思想他的恩典,直到你被改变成为一个慷慨的人。


要解决吝啬的问题,就要将自己的目光转向注视福音中基督的慷慨,看到他如何为你而倒出自己的富有。现在你无需为金钱担忧,因为十字架已经显明上帝对你的关照和给你的保障;现在你也不需要嫉妒别人有钱,因为耶稣的爱和救恩已经赋予你一个显要的地位,这地位是金钱所买不到的。金钱不能让你逃脱灾害,或让你控制这个混乱的世界,这些只有 上帝能做得到。


要打破金钱控制我们的能力,不是靠我们加倍努力去效法基督的榜样,而是靠加深我们对基督救恩的认识,对我们在他里面拥有些什么的认识,然后活出这认识所带出的心的改变——这心就是我们的思想、意志和情感的所在之处。对福音的信心会重新建造我们的动机、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认同,以及我们看世界的观点。我们若只是外在遵行了一些规条,但内心却没有全然的改变,那么这种改变的行为就只会是表面的和短暂的。


人一定会有偶像


当卡内基(AndrewCarnegie)的钢铁公司美国钢铁公司的前身——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企业时,他就成了全世界最有钱的人之一。在他成功的早期,当他只有33岁时,他就严苛地衡量了自己的内心,并且给自己写了个备忘录:人一定会有偶像——累积财富是最糟糕的偶像崇拜之一。没有任何的偶像比崇拜金钱更贬低人了。无论我从事什么,总是会做得过度,因此我要留心选择自己的人生,必定是要最能提升品格的。这种一直不断想着照顾生意、用大部分的思想来盘算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赚到最多金钱的生活,一定会让我堕落,使我无法盼望得到永久的恢复。我将要在35岁时退出商界,而在未来这两年间,我盼望把下午的时间花在安全指示和有系统的阅读上。
这段话里的坦白和自知是很特别的,他的传记作家沃尔(Joseph Frazier Wall)评论道:“无论是洛克菲勒、福特,还是摩根,都写不出这样的话,他们也绝对不会了解写这话的人。”然而,虽然卡内基对自己的心有如此的洞见,但他两年后显然没有“退出商界”,而许多他曾害怕会使他品格堕落的事情,都在他一生中产生了影响。

虽然卡内基建了2059座图书馆……一个代表许多人的钢铁工人告诉采访记者说:“我们不需要他为我们盖图书馆,我们宁可他提高我们的薪水。”那时的钢铁工人每次轮班要做12小时,地板烫到他们得在鞋底钉上木板。他们每两周会轮到一 次不人道的苦差事,就是24小时的昼夜连续加班,之后他们可以休息一天。他们只住得起拥挤而脏乱的房屋,大部分的人活不到四十多岁,不是在工作中意外死亡,就是患病……。


我们在本书引言中曾提到过毕尔,他在2008—2009年的金融风暴中损失了大笔的金钱,但他在这之前三年就已经成为基督徒了。他说:“这如果发生在我成为基督徒之前,我会自怨自责、痛恨自己,不但会借酒浇愁,也可能会自杀。”毕尔曾经感到,只有在赚钱时自己才有价值;他知道,若是在经济危机时他还与金钱保持着同样的灵性关系,那么他就会失去人生一切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那时他的认同转变了,他不再把自己寄托在成功与富裕之上,而是建立在耶稣基督的恩典与慈爱之上。这就是为什么他在损失惨重后,仍然能说:“但今天,我可以诚实地告诉你,我这辈子从没有比现在更加喜乐。”


卡内基知道金钱是他内心的偶像,但是他不知道怎样把它连根拔出来。偶像是没办法根除的,它只能被取代,它只能被那一位来取代——他曾经富有,却成为贫穷,为的是让你我能真正地富有。


255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