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我们的家乡(来11:14-16)

  • RBM
  • 5 days ago
  • 4 min read
ree

希伯来书11:14-16:

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


谢谢各位。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是因为我们来自大洋彼岸那个共同的家乡。


也因为另外一个理由:我盼望也更相信,我们将要一路同行,要去远方;神在基督里,在远处为我们预备了一个共同的家乡。


寒来暑往,又一个夏天过去了。


秋天是万物回家的日子。


春天,草长莺飞,然后花木扶疏。


灿烂在半空中的绿叶和花果,离开它们的故土已经整整几个月了。


你可以想象那种有家不能回的痛苦。


终于秋风浩荡,它们可以翩跹起舞,返回大地。大地是他们的家乡。


你们已经注意到,我今天所看见的秋天已经完全不同了。


窗外簌簌飘落的场面让我欣喜不已,我仿佛目送幼儿园里奔跑出来的孩子,扑向前来迎接他们的父母。


那是人间罕见的幸福时分。


不仅如此,对我来说,秋天是一场红色的婚礼。


新娘终于长成了,披着艳丽的婚纱,飘飘欲仙,被新郎接回家中。


无限嫣红姹紫和金碧辉煌,我们今天聚集在这里,就是为宇宙间的这场婚礼作见证。



但是,我们心里有一些不安和难过。


这种婚礼很快就会结束,新人进入看不见的洞房,绝尘而去,把我们留在深秋的狂野里。


所以,悲秋是人间一种普遍的情绪。


黛玉葬花,乃是因为无家可归的人见不得别人回家的幸福。


她在路上拦截了很多向家乡奔跑的儿女,把它们禁锢在自己感情的看守所里。


黛玉一直是这世界上作客旅的人,看见别人有家可回她更为难过。


这是中国文人普遍的畸形的乡愁。


每年秋天,雁南飞,花落地,他们回家了,把我们孤零零扔在冬天里。


看见别人回家了,我们更为触景生情,更加难过自怜。


仿佛看见别人在打点行传,踏上回家的旅程。


而我们要继续坚守在工厂里劳苦愁烦。



然而我们实在辜负了神的美意。


秋天这一场回家的戏剧,乃是给我们人类作一个见证。


神告诉我们,事实上,我们也有一个更美好的家乡,在等候着我们。


也许这个美好的旨意对中国人有特别的意义。


中国文学史是一部想家的历史,是乡愁史。


特别是当月亮升起在秋季的天空。


原因是我们是世界上离故乡最远的民族,如果我们真的是从示拿平原分散出来的。


离家太远造成了一种扭曲般的乡愁,在哪里我们都是客旅和寄居的。


当我们在故乡的的时候,我们向往远方;当我们来到远方,我们思念故乡。


我们没有最终的祖国。


就像盛夏的树叶,随着时间的枝条向上增长,我们距离家乡越来越远。



如果我们拥有足够的诚实,我们都得承认,故乡和童年已经永远一去不复返了。


有时候,即使我们千里迢迢返回去,那故乡已经不是童年的故乡了。


人生是一场没有可能返回去的旅程。


不仅如此,命运、生活,衰老和死亡,这些树枝将离散我们的家人,最后使我们天各一方,甚至阴阳永诀。


我常常思想亚伯拉罕离家的时候。


他想必也举头望明月,因为他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回去了。


这两方面的绝路注定了我们不是草木,故土和大地并不是我们的归宿。


我们真正的家并不在地上,而是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座城。


我知道很多人不相信。


一方面他们不相信那里有我们更美的家乡,另一方面他们不相信我们怎么可能到达那里。



实在说来,没有人去过那座城,只有父怀里的独生子把那座城的消息告诉我们。


这就是基督教所说的福音,或者好消息。


不仅如此,为了让我们能够到达那里,祂用自己的生命在十字架上开辟出一条道路,使一切相信的都可以去他在远方为我们预备的房屋。


我们去那里的道路和世界上所有的道路完全不同,这条道路叫信心,并不是凭眼见。


只有如此不同的道路才可能通往如此不同的家乡。


耶稣为这样的福音死了,又复活。


基督的灵让我们接受这真实的历史,否则,神的儿子就白白地死了。


这世界一切所谓的真实其实都是过眼云烟,如花开花落,如云卷云舒。


而唯一真实的,就是神的儿子为我们死,又为我们复活,并要将我们的生命归入永远的家乡。


祂此时此刻在那里,正预备前来迎接我们。我们会面的地点有五彩祥云,天使聚集为光的海洋。



所以我邀请诸位从今年的秋天启程,带上你们的儿女和家人,让我们一起上路。


请你们在这秋天美丽的河畔,看见飞过城市上空的白色鸟群,那是在呼喊我们登上挪亚方舟,离开后面大而可畏的冬天,去彼岸与耶稣团聚。


一路上,让我们彼此搀扶,彼此关爱,我们一定能到达另外一个秋天。


必有神自己做光,照亮我们灿烂的前程。


阿门!


2009年10月1日

 
 
 

Comments


©2019-2025 by The Door Of Sheep.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