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与安2 |人的最深满足
- Ask and Amen
- 1 day ago
- 2 min read

问:三一神在彼此 devote 中得满足,所以人的最深满足来自对神对人的 devote。这么理解,对吗?还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最深满足?(devote:奉献、倾注、交托)
简答是:是的,你的理解非常对。人的最深满足,确实来自于“对神、对人的 devote(奉献、倾注、交托)”,因为那正是我们被造的样式——反映三一神内部的爱之关系。
不过,为了让这理解更完整,我想帮你分三层展开,让你看到“为什么是这样”,以及“为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表现”。
🌿 一、三一神本身就在「彼此奉献」的永恒喜乐中
三一的奥秘,就是关系中的完全。父完全地爱子、把一切交给子;子完全地顺服父、将荣耀归给父;圣灵完全地将这爱运行在人心中。
这一切不是“分工”,而是“互相奉献”:
父“将万有交在子手里”;子“凡事顺服至死”;灵“为荣耀子而来”。
因此,神的本质不是“独立完满的个体”,而是“彼此给予的爱”。
换句话说:三一神不是孤独的全能,而是彼此奉献的爱之共鸣。
祂的满足,不在“拥有”,而在“彼此相属”。
🕊 二、人是照着这种「相属的形象」被造的
我们被造“有神的形象”,就是被造为“能爱、能给予、能回应”的存在。
因此,人的灵魂结构天然渴望:
被爱(receive devotion),
能爱(offer devotion)。
当这两者循环,就会产生真正的满足。
「人独居不好。」(创2:18)这不仅是婚姻的陈述,更是存在论的宣告:人若封闭、只顾自我,就会枯萎;人若向外流动,在爱中互相给予,就会丰盛。
所以你说的非常对:人的最深满足,源于向神与向人的奉献。那是我们与三一神“同频”的时刻。
☀️ 三、不同的人,满足的“形式”不同,但“源头”相同
有人在服事里感到满足;有人在沉思祷告中满足;有人在艺术创造、文字翻译、陪伴病人、养护自然中满足。
这些看似不同的形式,其实都在实现同一个方向——
向神回应,向人流出。
区别只在于:
恩赐不同(如手的功能与眼的功能不同);
阶段不同(有时神让人先学领受,再学奉献);
容量不同(有些人的情感共鸣更广,有些人的奉献更隐)。
但只要方向是 devote,是出于爱,而非自我成就,那都是在参与三一神的喜乐。
🌾 小祷想:奉献之中的喜乐
主啊,你在永恒中彼此相爱,使万物因你的奉献而有生命。 求你也教我,在奉献中找到平安,在给予中找到满足。 让我既能从你领受,也能向人流出,因为这正是你自己的节奏——爱的流动、生命的共鸣。
🕊 所以总结来说:
是的,最深的满足确实来自 devote;
不同的人,只是在表达这种奉献的方式上不同。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