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利门书*第六课B】新顺服(门17-22)
- RBM
- May 21
- 6 min read

三
不是我,是主在我里面做的
腓利门书:
20 兄弟阿,望你使我在主里因你得快乐(或作益处)。并望你使我的心在基督里得畅快。21 我写信给你,深信你必顺服,知道你所要行的,必过于我所说的。22 此外你还要给我预备住处,因为我盼望借着你们的祷告,必蒙恩到你们那里去。
保罗最后一个试探是:我这样的“无私奉献”,所以我应该配得荣耀。
这是人间所有行善者在义薄云天之后,在玉树临风之后,打算回过头来跟神、或跟我们讨要的。
自以为义者的国也像一个要和所有人算帐的王,他所干的一切“好行为”,目的是最终讨人的喜悦,比如,为人民服务的目的是要替人民执政,为您服务的目的则是为他自己“发展是硬道理”;即使发表点儿什么公共评论,实质也想成为公众的“意见领袖”。
这是一切善瘾特别发达的精英或人民的通病。
~
然而保罗将这一切放在基督里。
首先,阿尼西母被饶恕,是在基督里被饶恕,这不是哪个人的心胸开阔或道貌岸然。
其次,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保罗“深信你必顺服,知道你所要行的,必过于我所说的”;保罗一点儿也没有把腓利门的反应建筑在被自己感动的基础之上;相反,他相信是基督使腓利门感动,使腓利门顺服,不是他自己。
在今天,稍微显出一点爱心的教会们,篡夺基督的荣耀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保罗把荣耀归主同样不是一个姿态,因为他确实地知道,人的义都如污秽的衣服,只有神的义才能真正使人顺服。
正因为如此,最后,保罗并没有被自己即将实施的善举计划感动得忘乎所以,他知道自己是谁——并不是自己以为的善就一定能行得通,所以最后还是要靠着祈祷求神的旨意。
我这一切努力,要看神的意思。若是神的意思,就必成就。
即使是“善举”,也要顺服神的旨意,因为神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神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说:我这个主意一定是神的意思,不是这样的。
一个基督徒一生要记住三件事:第一,你所信的是谁;第二,你不是他,第三,别人也是神所爱的,而神以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你的方式去爱那个个人。
~
另外,腓利门书23-25节经文,我们在以前的课程里已经涉猎了,特别是在讨论整封书信的结构的时候。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马可。
保罗在这里特别介绍马可,这个人在这里为基督作见证,而马可的见证对腓利门来说是很宝贵的。
一方面,马可象阿尼西母一样,同样是从主那里逃跑的罪人,如今已经蒙恩;而这一“丑闻”,恰恰是马可自己见证的(参考马可福音14:50-52)。
基督接待了背叛主的马可,也同样接待了阿尼西母。
另一方面,马可同样曾经伤害过保罗(使徒行传15:37-39),但如今,在基督里,保罗和马可已经成为亲爱的弟兄(提摩太后书4:11)。
注意保罗在这里怎样信守基督里的圣徒平等,他没有在教导别人的同时显示只有自己最属灵、只有自己有资格为别人的软弱代祷。
不仅如此,我们通过彼得、保罗、马可等门徒的“渐渐更新”,他们在主里的慢慢长大,就使我们对神更有信心,对人更有耐心。
四
关于《腓利门书》释经的总结
本课为《腓利门书》最后一课。我在这里感谢神赐给我们这场争战,并在基督里将最后的胜利赐给我们。
在注释腓利门书的过程中,我同时想表明三方面的建议:
1、不存在不重要的经文
真正的基督徒必须相信圣经是神的话,这一基本信仰使我们顺理成章地珍惜圣经,而神的话没有不重要的。
即使是看似简短平常的经文,也包含着极其宝贵的信息。
神就给我们一本圣经,其中每一个字,都与神的主权和恩典有关,都关切到我们的存在状况和得救。
而在这方面,原文必须得到重视。
2、教会是基督的教会而不是基督徒的教会
一方面,教会主日敬拜和基督徒的生活必须将“道”——而不是人——置于中心,不要让个人见证和信徒的世俗事件占领主日敬拜。
另一方面,不要让人在那里排挤基督并祂的十字架;我呼吁所有讲道台、唱诗班和“名牧”占领教会中心和前台的,尽快把自己谦卑到“使者”应在的位置上去。
教会不是人(向神、向自己、向人)表演的舞台,教会是神在基督里藉圣灵赐人上好福份(道与圣礼)的圣殿。
3、讲道必须讲道
道就是基督,道启示于圣经;而信道是从听道来的,不是听文学故事和神学论文来的。
有两种讲道的方式,一种是主题式的:你先有个主题,然后搜索和组织圣经相关经文并使之服从于那个主题和你自己的逻辑结构;另一种是释经式的,所讲的一切顺服于所选经文及其逻辑结构,叫人丢弃万物和舍己,包括自己自以为是的感动和真知灼见。
我倡导第二种方式,警惕第一种方式。
~
我知道人总是在逻辑中思想、说话和作文的,我也一样。
我强调的仅仅是,在证道的时候,我们必须警惕和意识到人的逻辑在真理面前的勉为其难和必然的局限。
我并非不懂主题式查经或证道,只是我不愿意。
主题式查经——包括所谓系统神学——对人有极大的诱惑力,因为人可以在自己的主题或“系统”中,将神或神的真理囊括在自己的话语里面,让神和圣经为自己的观点服务。
这使人有一种口含天宪、替天行道的狂妄。
特别是作过教授、文人,有着六经注我之作文传统的传道者,更容易顺理成章地采取写论文、作演讲的方式来证道:先有个中心思想或立论的主题,然后不顾一切地为此编辑经文和自己的思想。
这甚至鼓励了一些投机取巧的人,他们不学有术,不在圣经真理的根基上建造,一味任己意发挥,将根本没有圣经根据的个人呻吟、经历和意气来巩固自己的那个主题。
~
此外,则是加尔文《基督教要义》等诸如此类系统神学著作的影响,这个影响通过一些加尔文的信徒影响到整个教会。《基督教要义》及其所确立的体系有很多真知灼见,但把真理编辑在加尔文个人的形而上学体系之中,同时必然造成对真理的伤害。
神及真理比你的体系、所谓神论、人论和圣灵论等等,要大得多,你的体系和见识可能使神发笑。
换句话说,神根本不服从你那个“要义”,神自有自己的“要义”。
我在这里并非否定《基督教要义》及其信徒的贡献,特别是在护教方面。
但是,《基督教要义》无疑是“主题式讲道”的先河或系统神学的集大成者。
在某种意义上,加尔文主义不过是天主教巴洛克式建筑艺术在基督教思想中的还魂而已:富丽堂皇,高屋建瓴——但神根本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何况各种理论上的巴别之塔,将被真理破碎。
~
主题式讲道或加尔文主义让人兴奋也恰恰在这个地方,他使所有信徒——哪怕是最无知最一知半解的人——因看了几本体系、逻辑或“一、二、三条等等”,就能惟我独信,真理在握、自以为神。
所有不同意见只会让他纠集和排列出更多的逻辑和怨气、更多的条目和无穷的家谱、更多的作者和参考书、更多精巧的范畴和范式、更多的图表和框架——我及我的宗派的正确,比正确本身更重要。
然而耶和华真的在那山洞里吗?
“耶和华说,你出来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时耶和华从那里经过,在他面前有烈风大作,崩山碎石,耶和华却不在风中。风后地震,耶和华却不在其中。地震后有火,耶和华也不在火中”(列王记上19:11-12)。
耶和华怎么说呢?“以利亚阿,你在这里作什么”!
~
圣经没有以体系和主题的方式启示给我们,就是因为神是不可能被主题或体系化的,耶和华不在你的理论山洞中,也不在你的智慧和感情所兴起的烈风、崩山、碎石、地震和火中。
很多圣徒没有写出体系化的著作,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加尔文聪明,而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谁。
我们必须在这样的仰望中,将主权真正的归给神,而不是将神的主权锁定在自己的逻辑中。
怎样证道恰恰显出成圣之路:你是否真的顺服神和圣经,还是在主题中继续顺服自己。
原荣耀归于天上的神,而基督里的自由归于地上神所喜爱的人。
阿门!
.完.
Comments